11月2日晚8点,“全球化青年与责任”辩论赛复赛于逸夫楼拉开帷幕,复赛中俄院对阵法语系,该辩论赛的主题为“当下中国应否废除劳教制度”。我方为正方——力主废除。
比赛之前,大家都很期待。一边是凭实力战胜阿语、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俄院大一新生辩论队,另一边是历练有成并且获得上届冠军的法语系辩论队。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首先是立论环节,俄院方切中肯綮,一辩从劳动教养的含义出发,立足于三点:一是劳教制度并非依据法律条例亦非《刑法》规定的刑罚,它只是我国才有的一种行政处罚;二是劳教制度中疑犯被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等措施,这与宪法中“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相违背;三是劳教制度作为特定时期的历史制度和现象在我国迈向法制化、民主化的和谐社会进程中已显然没有价值。
接着在盘问环节,修过法学的二辩彭巧云连连发问,气场彻骨,面带微笑却字字珠玑,言之凿凿:“请问对方辩友《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法律的母法吗。。。劳动教养制度曾被赋予的职能可以通过《刑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来调整,劳教制度已经到了既悖理又违法的地步,其有何存在的价值?”精彩攻辩引来现场掌声连连。
然后,在驳论、攻辩环节俄院方三辩、四辩指出对方的三处漏洞:一是对方一再回避劳教制度违宪的问题;二是对方强调通过改革将劳教制度纳入法律体系,但其忽略了劳教制度是独立于法律之外的行政处罚,纳入法律即改变了其性质,请问氢气和氧气成为水是改革吗?三是对方强调不应立即废除劳教制度,请问我们讨论的是什么?是“应不应该”,而不是“立即”。
接下来,在自由辩论环节,俄院方选手由于急于求胜,多次发问并据理力争,却忽视了时间这一大问题。结果俄院方选手时间耗尽时,而对方却足足有一分半的时间,对方选手依次阐述,从“废除”一词本身的时效性;从劳教制度适应于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劳教制度针对那些已定性违法却未定量犯罪的边缘人群;从违法和犯罪的区别,《刑法》和劳教制度的区别等进行辩解,而俄院方只能“有口莫辩”。
最后,在总结陈述环节,反方先开始,加上前一阶段,场上近六分钟由反方控制,其冲击力可想而知。对方四位女生果然“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始终不急不缓,思路清晰,更把时间拿捏到位,避重就轻。俄院方总结陈词也慷慨激昂,声情并茂。
最终,比赛结果公布,俄院遗憾负于法语未能进入决赛。虽然俄院没能取得最终胜利,但辩手们不管在备战时还是辩论赛场上都一直在不懈努力着,他们值得我们的掌声与喝彩。
(供稿:俄语学院 王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