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4点,在俄语中心举行了由俄院学习部、知己读书社、叁明读书会联合举行的读书会。毛文文同学和郭世强老师为大家解读了作家莫言的生平、诺贝尔奖获奖感言及代表作品《生死疲劳》。


母语是外语的根基,作为将来的跨文化交流者有必要加强母语学习并自觉地在学习中进行文化比较。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了解和深入他的作品显然对同学们日后从事中俄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作用。
读 书会开始,叁明读书会创始人之一,主持人毛文文同学简介了莫言的生平。与布尔加科夫的魔幻现实主义不同,莫言的作品属于幻觉现实主义写作风格。接着,她以 《安娜·卡列宁娜》这部具体情节三言两语即可概括的名著为引,发问“为什么小说吸引人?”“小说与故事有怎样的关系?”对此老师和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论。 有人认为小说语言魅力无穷,读一本小说正像经历另一场人生;看小说也是娱乐,只要让人读得开心就是好小说;小说创作是感性穿插着理性,正如契诃夫的创作, “人物可以死去活来,而作者必须冷静”……大家引经据典,各抒己见,虽然没有定论,但在交流中各有收获。


然 后活动进入书籍介绍。主持人介绍说,《生死疲劳》个人风格突出,地方色彩浓厚,结构独具匠心,完整清晰,通过主人公五十年六道轮回沉浮再现了中国波澜壮阔 的历史图景。期间在文化比较研究领域造诣颇深的郭世强老师根据具体情节穿插讲解莫言的获奖感言,结合俄国文学理论,带领大家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文字中的 人性美。

本次读书会旨在激发大家对中国文学和俄罗斯文学的热爱,明识、明德、明心。感谢毛文文同学的主持,郭世强老师的讲解,感谢郭淑芬老师的参与,让我们以文化比较的视角进一步走近经典。
俄院记者团 供稿
苏心怡 撰稿
贾子璠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