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胜任应聘的工作,却没有公司肯给机会;明明是资深专业人才,却找不到一份能维持温饱的工作。乍一听,可能觉得匪夷所思,但职场中的确有这样一群似乎被遗弃的人。金先生、尹同学就正为此犯愁。
现身说法:
金先生,上海人,年轻时支内工作,曾经担任西北第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处处长,负责推行财务核算电算化,建立并轨核算,加强分厂级的核算体制,参与公司的整体股票深圳上市集资;也担任过某外地汽车制造厂财务科科长,负责建立核算体制,获得当地优秀财会工作者称号。然而,年过50的他回到上海后,却连一份普通财务工作都难以找到。原因不是经验不足,也不是学历太低,更不是年龄问题,而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理由———不懂电脑操作。“接到我简历的公司都给了我面试机会,最终我都没有成功。他们很坦诚告诉我,现在会计要进行网上报税、电脑操作记帐,而我工作的年代太早,那时根本没有电脑,加上西北地区相对落后,我只会手工做帐。”金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目前他只找到一份月薪不到1000元的出纳工作,这与他前期的辉煌职业经历大相径庭,令他难以接受。家人戏称他是“一只被折断双翅的老鹰”。
尹同学高中由于生了一场大病而辍学,后没有继续深造,进入职场从事销售、超市服务等工作。1999年他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兴趣,自学了C语言编程、网络管理等,还是个黑客高手。他考出了高级程序员、微软资格认证等证书,一心想要谋份计算机程序员的工作,然而屡屡碰壁。“对方一看学历,就基本不予考虑。他们说应聘的人很多,他们的选择太多,完全没必要找个没学历的。”于是尹同学给小邵写来了求助邮件。
以上两位的求职失败,让人感觉非常可惜。仔细观察周围的职场人,或多或少都有着这样的困惑。有些人因没有一纸证书而无法晋升,有些人因为长了一张娃娃脸而不被领导委以重任,有些技术精英因为英语不行而难以进入向往的外企,更有女性产后重返职场发现技术、运作、管理方式、职场规则都变了样……
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的快速更新,管理工具的改革,让职场人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同时要求他们不断学习充电,以跟上职场的发展。职场是不会因为时代原因或者个人原因而对谁格外开恩的。那么,遇到了类似的职场困惑怎么办?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首先,积极迎合市场需求,拾遗补缺。职场的高效给各类职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工作的运作方式随之信息化,若没有及时跟上,就会产生像金先生这样的无奈。对于能力与市场要求“脱节”的职业人来说,若不能也不想转换职业,那只有拾遗补缺一个方法。比如金先生可以从出纳做起,尽快学会电脑操作,然后才有资格回归到能发挥自身专业水平的工作岗位上。尹同学也一样,由于市场对计算机这类高科技人才的门槛较高,人才竞争也较为激烈,利用业余时间考出一张基本的学历文凭是不得不做的一道功课。
其次,居安思危,紧盯市场需求。国家劳动部连着几年颁布了上千个新职业,同时,也有不少旧职业因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而自然消亡。职业人要了解职业变化趋势,遇到“夕阳”职业就该尽早转换。当然,这类情况毕竟是少数,职场人更多遇到的,是伴随公司某些业务模块的取消而遭遇裁员,比如前阶段发生的小灵通业务裁员,近日的摩托罗拉裁员、联想裁员等。对此,技术人才应该关注职业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行业或者职位在发达国家的现状来预测它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也可以通过专业职业网站来拓宽视野,并且在现实允许的情况下积极转换技术领域,或者拓展相关领域的技术知识,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最后,拓宽职业路径。记得一位职业培训师说,美国人的一生是在不同的公司从事同一个工作,日本人的一生是在同一家公司从事不同的工作,而中国人最有本事,有很大一部分人,一生在不同公司从事不同的工作。这句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一个成功的职业人,他的道路应该越走越宽,而不是“心无旁骛”地将一份工作进行到底,若干年后却发现他的工作被外包取代了,或者关注的技术领域过于狭窄,再也找不到别的东家。因此,扩宽自己的职业领域对于长期的职业规划非常重要。比如从事人事劳资工作的,可以学习绩效管理,参与员工招聘,也可以关注或者尝试猎头、薪酬咨询、职业发展、组织发展、企业教练、职业规划等各类工作。
转自:七色花-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综合门户www.52qsh.com 200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