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语
Malay
(一)专业概况
马来语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是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的国语。马来语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东南亚地区,包括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南部和菲律宾南部。她是一种优美的语言,素有“东方意大利语”的美誉。1961年,中国的第一个马来语专业在我校亚非系设立,迄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为国家培养了16届共计两百余名毕业生。马来语专业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现有一名教授,两名副教授和三名讲师,同时配备马来西亚长期专家参与教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与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关系的日渐加深,国家间的往来与合作日益密切,马来语专业也获得了迅速、巨大的发展。2005年,经中国、马来西亚两国教育部的批准,中国马来研究中心在我校正式成立,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任中心名誉主任。在中心的积极运作下,目前马来语专业已有9批学生先后赴马来西亚和文莱学习和交流。专业还遴选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项目公派出国留学。
(二)新版培养方案修订思路和主要变化
本专业新版培养方案的修订思路是将马来语听、说、读、写、译、文学、历史等核心课程全部设为主修专业课中的必修课,以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学基本功及对马来西亚国情的全面充分了解。同时,向学生开放学校及学院提供的11个学科方向课程,给学生提供学科理论基础、区域研究、国别语言文化相结合的系统知识架构。在保证传统语言教学优势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精通马来语,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了解并掌握马来西亚的历史现状及区域文化的高层次、复合型、复语型、高素质外语国际化人才。马来语专业毕业生能够在外交、经贸、对外交流、新闻出版、文化科教、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
(四)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来语及各语言对象国的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马来语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马—汉互译能力。专业实行双语制,要求学生在达到马来语大学本科水平的同时,努力提高英语水平,争取通过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
我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马来语基本功和听、说、读、写、译五方面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专业语言,与海外人士进行口、笔语交流和跨文化交际;
2.了解我国国情与文化的同时,掌握对象国的国情与文化,并能够运用马来语、英语和中文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具备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3.熟悉我国在外交、经贸、教育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基本调研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
4.具备经济、管理、外交、新闻、法律、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此外,本专业积极鼓励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语言,并辅修第二学位,从而具有适应不同社会职业需要的能力。
(五)学科、学位与学制
1.主干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
2.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学位
3.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为三至六年
4.学校实行主、辅修制,马来语专业学生可在修业年限内,在主修专业的同时,辅修另一专业。
(六)总学分与总学时
马来语专业课内总学时为2916学时,计156学分;课外实践环节为12学分,总学分为168学分。
1.课内课程设置、学时及学分明细表
课内总学时 |
2916 |
课内总学分 |
156 |
通识课 |
主修专业课 |
学科方向课 |
必修 |
选修 |
必修 |
选修 |
必选 |
自选 |
学时 |
学分 |
学时 |
学分 |
学时 |
学分 |
学时 |
学分 |
学时 |
学分 |
学时 |
学分 |
828 |
40 |
252 |
14 |
1620 |
90 |
0 |
0 |
108 |
6 |
108 |
6 |
2.实践性教学安排及要求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时间 |
实践教学 环节 |
军事训练 |
2 |
3周 |
第2学期末 |
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 |
2 |
2-4周 |
第2-第3学期暑期 |
创新创业实践* |
2 |
|
第1-第8学期 |
专业及毕业实习 |
2 |
2-4周 |
第6-第7学期暑期 |
出国留学** |
|
|
第3-第8学期 |
毕业论文 |
4 |
5-6周 |
第7-8学期 |
合计 |
12 |
|
注:*创新创业实践学分为2学分,学生可通过选择通选课模块中的创新创业课程获得学分,也可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专业学科竞赛、科技竞赛、创业竞赛、学生科研项目、学生以助教、助研方式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以及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等方式申请获得上述学分。该部分可兑换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学分。**出国留学期间,学生在留学高校修读的课程学分只能兑换为专业课学分,不可兑换为通识课程学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