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工作部 >> 奖勤助贷 >> 勤工助学 >> 正文

印尼语培养方案(2016版)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06-18 [来源]:

印度尼西亚语

Indonesian

(一)专业概况

印度尼西亚语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官方语言。中国最早于1949年在北京大学设立马来语科,1950年更名为印度尼西亚语专业。我校印尼语专业创建于1962年,我专业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责任感强,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本科生通过四年的努力学习,可成为具有扎实的印尼语基础,有较强的听说读写等语言综合实践能力,了解印尼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基本概况;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及工作适应能力的印尼语专门人才。我专业自创建以来共培养了一百多名中国学生和一批外国留学生,现今他们活跃在外交、外贸、国防、文教及新闻等战线,成为发展中国—印尼友好关系的使者和桥梁。

(二)新版培养方案修订思路和主要变化

本专业新版培养方案的修订思路是将印尼语语言及文化类核心课程全部设为主修专业课中的必修课,以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文学基本功及对印尼国情的全面充分了解。同时,向学生开放学校及学院提供的11个学科方向课程,给学生提供学科理论基础、区域研究、国别语言文化相结合的系统知识架构。在保证传统语言教学优势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印尼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复语型、复合型印尼语高级专门人才。

(四)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印尼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印尼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良好的熟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较好素质和较强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社科方面的基础知识;

3.具有扎实的印尼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4.了解我国国情和对象国的社会和文化;

5.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基本调研能力;

6.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学科、学位与学制

  1.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2.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3.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为四年

  4. 学校实行主、辅修制,印尼语专业学生可在修业年限内,在主修专业的同时,辅修另一专业。

(六)总学分与总学时

印尼语专业课内总学时为2952,计158学分;课外实践环节为12学分;总学分为170学分。

1.课内课程设置、学时及学分明细表

课内总学时

2952

课内总学分

158

通识课

主修专业课

学科方向课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必选

自选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学时

学分

828

40

252

14

1656

92

0

0

108

6

108

6

2.实践性教学安排及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时间

实践教学

环节

军事训练

2

3周

第2学期末

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

2

2-4周

第2-第3学期暑期

创新创业实践*

2


第1-第8学期

专业及毕业实习

2

2-4周

第6-第7学期暑期

出国留学**



第3-第8学期

毕业论文

4

5-6周

第7-8学期

合计

12


注:*创新创业实践学分为2学分,学生可通过选择通选课模块中的创新创业课程获得学分,也可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专业学科竞赛、科技竞赛、创业竞赛、学生科研项目、学生以助教、助研方式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以及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等方式申请获得上述学分。该部分可兑换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学分。**出国留学期间,学生在留学高校修读的课程学分只能兑换为专业课学分,不可兑换为通识课程学分。